新华社西安3月25日电(记者刘彤 魏弘毅)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同时,这也是陕西汉阴凤堰梯田等四项中国工程成功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迎来的首届中国㊣水周。
春分节气㊣刚过,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汉阴县,已是山水氤氲□□□、薄雾轻绕。地处汉阴县漩涡□□、双河口□□□、汉阳三个乡镇,总灌溉面积达5.12万亩的凤堰梯田,进入了一年中最✅美时✅刻:错落有✅致的油菜花海,花浪翻滚间花香四溢,游客们穿梭在金灿灿的美✅景中,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气息。
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权兵说,凤堰梯田地处汉江干流流域,因江水常年拍打岸壁,激起巨大水雾,祥云随空气频繁升降,形成局地小气候。
李权兵介绍,这里的“田□□□□、渠□□□、塘□□□、溪”灌溉系统,体现着㊣古人智㊣慧:梯田沿山地等高线走势,呈流线型排列,它们借自然之力,用山地之势,逐级灌溉,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以最简易的工程设施□□□、最少的✅维护保养□□、可持续的工程管理,实现了自流灌溉。
“灌溉引㊣用河✅水□□□□、库塘水□□、山泉水和小气候降水,水量充足,排水流畅,堰塘蓄水调节水量工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与梯田串连,实现了‘长藤结瓜’,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海绵理念的最好体现。”他说。
参与我国多项灌溉工程“申遗”工作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刘学应表示,古灌溉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注重环保,遵循自然规㊣律,不与大自然对抗,也为当代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漩涡镇茨沟村村民吴大念,对凤堰梯田,有着不一般✅的情感。他说,从他太爷爷到他这代,已经在梯田间耕种了超百年。即使年逾花甲,他也舍不得丢下从小时候记事起,就一直留存在记忆中的铁犁□□、谷耙□□□、镰刀□□、连枷等✅✅生产农具。
吴大念说:“凤堰梯田㊣自流灌溉,旱涝保收。每年10月下种工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来年㊣5月收获的㊣油㊣菜田,亩产400斤油菜籽连年稳定;收获油菜籽后,在端午节前完成插秧,每亩1200斤左右的稻米产量,也延续㊣了很长时间。依靠这些粮田,我家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电。”
随着知名度㊣提升,凤堰梯田所在地加快农旅□□□、水旅融合,发展梯田观光□□、登山竞技等文旅项目,实现每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亿元。
在位于漩涡镇老君关村的鹿柴山集云海旅宿,来凤㊣堰梯田打卡□□□、观光的游客熙熙✅攘攘,吃一碗好米□□□、喝一杯“村咖”广受青睐。鹿柴山集云海旅宿工作人员陈显星说,梯田美景,让人春观油菜花海□□、夏学水田插秧□□、秋闻稻浪飘香□□□、冬听雪落山庄。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美术研究所所长杨毅柳,曾多次前往凤堰梯田写生,他说,古梯田富有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美,梯田的㊣㊣云㊣海□□、茶园与石寨□□、古村落等遗址□□□□、遗迹并存,也能为文艺创作提供灵感。
“目前我国共有38处灌溉工程被成功收录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些遗产是古代灌溉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是珍贵且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二级巡视员党平说。